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臺灣自然書寫的探索1980-2002:以書寫解放自然Book 1


<臺灣自然書寫的探索1980-2002:以書寫解放自然 Book 1>這是吳明益老師的文學研究論文,我原本以為會有很重的文學成份,可能不會太貼近我的閱讀需求,也有點害怕會有太多的文學專業文字,畢竟我是個沒有文學細胞的人嘛(再次強調)!閱讀之後,發現其實這一份論文的親和力還滿高的,連我這種無文學神經人都能夠順利的讀完。與其說這是一本文學研究論文,不如說是把臺灣歷年來紀錄自然的文字與歷史,做了一個完整的回顧。對於有在從事自然觀察活動、主修生態或農業相關科系、或是有相關經驗的人,讀起來都能別有一番感觸。

對於第一章到第四章,我算是抱著認識的心態,嘗試瞭解一下文學的論文如何討論自然寫作這一件事情。我比較在意的反而是第五章<生態殖民與宰制型社會>以及第八章<從末路到社群夥伴>,其實我讀這些自然文學的相關回顧,也如同在回顧台灣的自然保育史一樣。自然寫作中有很重要的元素是作者本身與自然的親身經驗,才會有貼近自然本身的原料作為書寫的動機與題材。因此,我認為回顧台灣的自然寫作文學,可以隱約的嗅出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這些作者對於自然現況的感受與抒發。例如陳玉峰的時代背景就很明顯的在經歷六十年代的伐木黑暗時期。如果我們能理解陳玉峰當時所處的自然背景,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地球公民基金會會有現在這樣極端的理念(只是這樣極端的理念已經不適用現今世界的保育趨勢)。

我們這些從事自然工作的人,說實話較常接觸相關工作、教育背景的人,因此一些想法和討論有時候不會有太大的差異。畢竟各個作者來由的背景都不相同,面對現今的自然現象、環境變遷、保育政策各會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我認為重要的事情是,透過閱讀這些自然文學作品,我們可以認識當下各個作者的感受與體認,有助於我們瞭解大眾對於自然的想法與體認。

文學討論的部份我沒有讀得很仔細,畢竟那不是我目前必須專注吸收的知識,所以我就大致瀏覽過去,如果有沒有全理解的部份就擇日再讀。我比較在意的是各個作家對於自然本身的觀點與想法,以及如何透過文學作品讀出這些事情。如果自然觀察手記、各式圖鑑、自然旅遊遊記都屬於自然寫作的範疇,那其實我們可以參考的資訊相當多。看到現在市面上越來越多的自然相關書籍,甚至圖鑑也有明顯的競爭態勢,就很明顯感受到人們還是傾向親近大自然,也逐漸重視自然生態帶給人們的服務。如果能夠讓大眾瞭解自然「服務」的珍貴與好處、理解這些服務如何來自生活周遭、以及這些服務如何快速的流失,或許能對自然保育從每個人做起的基礎能有所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