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複眼人


在談<複眼人>之前,我必須先說清楚「我沒有文學細胞」這件事情,所以這就只是單純的把我的讀書前、中、後的想法與心得寫出來(就是廢話一籮筐)。由於這是一本小說,小說是一種創作,創作就是隨讀者解讀,讀者的解讀是什麼,那就是什麼。那麼套一句囧星人大大的話「以下只是我的想法,如果你想法正好跟我相同,那恭喜了你可以和我一起愉悅;如果你也想法和我不同,也別激動,畢竟我們人類不是克隆人大軍嘛~~~」

在讀<複眼人>之前,我身邊早已經也許多朋友讀過這本小說,也約略看過他們的心得。我也聽過幾場作者的演講,對吳明益老師不算陌生。不過那些內容由於我當時沒有留意太久,所以也忘得差不多了。因此,這次讀<複眼人>,對我來說還是回歸到一個全新的作品來讀起。

為了避免爆雷慘遭噓爆,我就不提故事大綱了,因為我發現就算只是想提個故事大綱,都會有爆雷的鹹魚啊!! 也就是說,我覺得<複眼人>是一本適合對其內容完全陌生,最好連大綱都不要知道,一字一句的隨著故事走。畢竟連<複眼人>這個書名,你都不知道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故事。 <複眼人>的故事由各個角色各自扮演各的軸線交織而成,主線說來算明顯,說來也不算明顯。<複眼人>是一篇長篇小說,像是像許多短篇小說拆解再重新交織而成的長篇小說。說起來有一點像Dan Brown的小說寫法,但那個寫法在我看來算是同時不同空,而<複眼人>的表現方式,是時空皆異的交錯套疊。有時候我也無法明確地掌握故事的時空所在,讀起來有時候感覺是虛,又會感覺是實。

<複眼人>除了一開始書名帶給我巨大的虛幻感之外,內容又帶給我同樣龐大的真實感。由於我大概認識作者、有在追蹤相同的議題、本身也從事自然觀察。一般來說以臺灣為背景的電影或小說不一定會帶給我這麼多的真實感。但是<複眼人>中包含太多對我不算陌生的元素,所以很快就很清楚M是誰、D是哪個學校、H在哪裡(讀到「腦滿腸肥的縣長」讓我非常愉悅),以至於小說中的真實感對我來說太強烈了,腦海中想像的場景幾乎已經把我拉到現場去旁觀故事進行。

因為書名的關係,我一路讀下來,一直最在意的就是<複眼人>到底是什麼? 以及作者想要表達什麼? 雖然到了最後我對於<複眼人>的隱喻還是一頭霧水,但我對於<複眼人>說明「記憶」的那一段印象很深刻,尤其是對於「書寫」是在儲存我們的記憶這個論述,這一段把我很想講的一些事情講出來了。主要是因為我對於科學寫作的學習與訓練,很重視持續的寫與改。寫作是一種表達的形式,要能夠把腦子裡的東西寫出來,必須經過一定程度的爬梳與整理。因此,其實我大多數時候寫作不是為了產出一篇文章,而是在寫出來之前的思考過程,是在訓練腦筋的思考、知識的消化、以及經驗的揉合。所以我最近才會決定培養讀完書寫書摘、讀完文獻寫摘要的習慣。雖然會花不算少的時間,但我認為這樣練習還滿值得的。<複眼人>文中提到書寫是記憶的儲存,我認為應該還要包括記憶(知識與經驗)的整理與歸檔。就好像不只是把檔案散落在電腦桌面上,而是要有系統地整理,才能夠有效率的應用。所以無論科學寫作也好、或是任何文體也好,練習與被電還是進步最重要的歷程。大概就是透過寫作讓腦子轉動的感覺,但如果會有頭髮發白的副作用的話我就不負責了。

最後,<複眼人>想要傳達與提醒的生態議題,書裡面都讀得出來,我也常常聽聞,所以我就不在這裡多說了。至於「複眼人」的真正意涵,雖然我沒有精準的猜到,但後來還是透過吳老師的說明,清楚了解了複眼人所代表的意義。沒想到,這樣的概念與思維,我也曾經在森多概和林業概論的課程中提過,算是有點不謀而合。然而,有這樣的認知,是我在自然保育社待了一段時間,跟著同儕一起討論各種議題之後所感後到的體悟。我也認為,有這樣的觀點與視野,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且應該具備的,尤其是在我們目前的教育體制下產出的知識份子更應該具備。那同樣的,我也就不說<複眼人>到底是什麼了,去讀小說吧,如果讀完了之後跟我一樣還是不確定,那我們就試著再請吳老師現身說法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