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紅毛猩猩與天堂鳥之地


今年正好是華萊士(Afred Russel Wallace)逝世一百周年(1913年11月7日),於是把站在書櫃裡好一陣子的<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紅毛猩猩與天堂鳥之地>(The Malay Archipelago: The Land of Organg-Utan and Bird of Paradise)拿下來仔細讀了一遍。

對學習生物的人來說,華萊士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對大眾來說,大家還是對達爾文比較熟悉。華萊士是一位英國的博物學家,在1854-1862的八年期間,在馬來群島之間走穿梭,蒐集比較各島嶼的生物標本。在旅行的期間,華萊士寫了一封信給達爾文,說明他對生物演化與天擇的看法,這封信也形同催化劑般,刺激達爾文完成<物種原始>。更重要的是,華來士在造訪馬來群島的的旅途中,發現波羅州與巴里島以西的群島的動物相,和西里伯斯(蘇拉威西)及龍目島以東的動物相大相逕庭。在這兩群島嶼之間賦予了一條生物組成的界線,現在稱為華萊士線(Wallace’s Line)。這趟旅程中,華萊士也思考生物及生命現象在空間上分布狀況,以及其可能的因果關係,這類議題後來發展為「生物地理學」(Biogeography)。現今的生物地理學家則尊稱華萊士為生物地理學之父。

<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紅毛猩猩與天堂鳥之地>即是在描寫華萊士在這趟旅途中的所見所聞與思考。但是這本書並不是華萊士一邊旅行一邊完成的作品,而是華萊士返回英國之後六年才寫成的。書的內容揉合了博物學、人類學與旅行日誌,華萊士並沒有直接按照旅行的時間書寫,而是先分成不同的島群、在依照各個島嶼的所見所聞來撰寫。關於記事、生物、人類學都區分成不同的章節來描述討論,可見華萊士在撰寫這本書時用心的鋪陳。

閱讀這本書時除了彷彿感受到華萊士本人在敘述旅行行後,也能感受到華萊士的謙虛的為人、淵博的學識(他沒有受過完整正式的教育)與縝密的思考。華萊士在書中提及<物種原始>時,始終稱這是達爾文個人的傑作,對於曾經分享給達爾文的觀點在其中的貢獻完全不在意。這本書的開頭華萊士寫著「僅將本書獻給<物種原始>作者查爾斯‧達爾文,不只作為個人尊敬與友誼的象徵,也是表達筆者對他的才華與著作的成就最深層的景仰」。<物種原始>出版時,華萊士正在新幾內亞東方的西蘭島因為被恙蟲叮咬發了高燒,當了兩個月的阿宅。書中也能發現華萊士的博物學能力相當好,對植物、昆蟲、鳥類的種類、目前的發現狀況、各島的組成筆都有清楚的瞭解與分析。許多生物地理學與生態學的理論,華萊士也曾經思考過。例如島嶼生物地理學中,島嶼面積與距大陸的距離對物種豐富度的影響;海洋隔離對島嶼生物的演化與種化。華萊士也曾經提到,如此豐富的島嶼生物資源,一定會立刻被英國人消耗殆盡。

華萊士在旅程中與各個島嶼的居民互動,仔細觀察各種族與部落的文化與生活習慣,比較所謂「文明人」與「野蠻人」的差異。華萊士認為「理想的完美社會」是人人享有自由且無須他人管理、自動自發的明辨是非、認知善惡。他在文明社會中想望的完美社會,卻在一群被他們視為未開化的人類中,發現如此接近完美的社會。文明制度雖然在知識與物質上突飛猛進,但也反而產生了階級、貧富與權勢,需要法律約束與管理。華萊士認為文明的發展反而讓社會更加落後,法律甚至有時是在打壓弱勢,這一點是這趟旅程之後,文明社會最應該要反省與檢討的思考。讀到這裡我想到假的鑽石先生(Jared Diamond)的系列著作<槍砲、病菌與鋼鐵>、<大崩壞>、Ronald Wright的<失控的進步>以及假的鑽石先生最近出版的<直到昨日 : 能從傳統社會學到什麼?(我暫譯的書名)> (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raditional Societies?)。而這些近期出版的書籍所討論與警告的議題,早在一百多年前,華萊士就思考過、也提醒過了。

我讀的這一套是「馬克孛羅出版社」出版的版本,由於金恆鑣老師為譯者之一,所以我相信生態的專有名詞、生物的俗名與學名、以及博物學與生態學的概念,金老師會適當的潤飾譯稿,讀起來順暢許多。不過這個版本現在數量不多,已經不太容易找到。台灣商務書局有近期出版另外一版的<馬來群島科學考察記> 
由於譯者是大陸人,用字和表達習慣和台灣人已經有大幅的差異,雖然版本比較新,也加了一些譯註,但是我比較了兩版本序言的翻譯之後,還是覺得金老師翻譯的文字我比較習慣。由於大多數人對馬來群島與大洋諸島不熟悉,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會建議搭配網路,隨時查閱地圖、島嶼與生物,這樣更能貼近華萊士的所見所聞,也能更貼近那些美麗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那會是一趟很精采的閱讀旅程。如果想更瞭解華萊士本人的想法,我也會建議搭配英文原文,事實上有些翻譯也令我想進一步理解原文的文字。這本書的原文再版主要都是針對華萊士的想法加註,也有對華萊士所提的議題,說明最近的發展狀況。所以如果能找到加註良好的原文書,我相信也會很值得一讀。

寫到這裡,想到我還沒有造訪過任何一座華萊士區的熱帶島嶼,如果要說最接近的,我想就是蘭嶼了吧。熱帶島嶼的生物多樣性令人嚮往,但一些環境與疾病也令我有點卻步。這裡是一百多年前,文明社會掠奪、佔領的地方,一艘艘滿載玳瑁、天堂鳥與香料的船隻駛離島嶼。華萊士自己都能感受到天堂鳥變少了,那一百多年之後的今天呢? 夏天就要來了,不過對熱帶島嶼而言,每天都是酷熱的夏季,直射赤道的太陽不斷滋養華萊士區諸島的生物多樣性。如果暫時沒有機會親自到島上一探究竟,那就搭上華萊士的手稿,先神遊到那個世界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